概念:
放射性颌骨坏死、骨表面暴露、伤口愈合、继发感染、长期脓液等症状称为放射性颌骨坏死,继发感染称为放射性骨髓炎。
病因:
辐射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,但也可以损害正常组织。血管栓塞理论多年来一直被提倡为放射性坏死的原因。研究证实,当骨组织受到辐射后的实质性组织损伤时,血管也会因辐射而发生一系列的形式和功能变化。照射后早期形态变化可见血管内膜肿胀引起的血液供应减少;晚期由于管壁增厚或内皮细胞增生突向管腔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,导致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终止,导致局部营养障碍。
近年来,研究证实,骨细胞损伤远早于血管损伤,因此对血管栓塞理论提出了异议。应该说,放射性骨损伤和血管损伤应该是相互因果关系的。颌骨,特别是下颌骨,主要是密骨,钙含量高,吸收辐射量大|育网收集整理。因此,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性照射时可能发生无菌性坏死。在此基础上,如口腔卫生不良、牙源性感染、损伤或拔牙手术,可导致继发感染、颌骨表面暴露、放射性颌骨坏死(骨髓炎)。
放射性颌骨坏死(骨髓炎)的发生与辐射类型、个体耐受性、照射方式、局部保护,特别是辐射剂量或分次照射方案有关。口腔组织在6-8周内对辐射的平均耐受性为60-80Gy.
评论